今天中国科学家们公布了一项重大原创性科学突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成果已经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举世瞩目。
据介绍,该技术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不需要大面积种地、施肥和农作物加工,原料只需二氧化碳,氢气和电,就能生成淀粉。
与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需要60多步复杂的代谢反应相比,中国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简化到了11步。
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向学习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一大步,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新的科学基础,也将为未来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开辟崭新道路,使未来淀粉的工业化生物制造成为可能。
业内专家称,如果未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系统过程成本能够降低到与农业种植相比具有经济可行性,将会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生物基社会,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
这个技术意义重大,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不亚于50多年前首次合成工人胰岛素,甚至还要更重要一些,有人称之为诺评级别的技术。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在知乎上已经引发近5000万热度的讨论,有1200多个回答,不论是专业科技人员还是普通网友对其评价都很高。
按照目前的技术参数,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1 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 5 亩土地的玉米淀粉年平均产量,为淀粉生产的车间制造替代农业种植提供了一种可能。此外,根据报道,其效率也高,自然界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2%(玉米),而工业合成效率可以达到10%以上。
至于如何理解这个技术的意义,有网友调侃说这个技术意味着靠西北风就能吃饱肚子,原本用来嘲讽的俏皮话现在要被中国科学家变成黑科技了。
目前这一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针对工业化的问题进行攻关,比如解决酶的稳定性、活力、成本等问题,探索多条技术路线等,预计未来5到10年能够建立起工业化示范装置。
但技术背后意味着什么?论文一作蔡韬解释,这一成果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有了人工工业合成淀粉的能力,粮食问题、耕地、生态以及气候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有些网友调侃:这下喝西北风真的可以了
去火星殖民,这项技术是必须要点满的。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