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免费时代会来吗?
--汪洋 北京米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本文浅析智能硬件免费的可能及相关问题。
很有意思,为什么硬件免费会引起人们的讨论,而软件免费人们已习以为常。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软件一经研发完毕,就可无限制的拷贝,生产成本很低;如果通过网络环节发行,物流成本几乎没有;后期服务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升级,售后服务的成本又几近为零;而硬件就不同了,研发完毕仅仅是一小步,后面有高昂的生产、测试、物流、维修成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硬件厂商理论上只有通过销售其产品给消费者,才能将成本收回,还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才能得以延续生存和发展。而软件产品,尤其是那些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软件产品,尽管有一定甚至昂贵的研发成本,凭借其先天的非实物、易复制、易扩散、易维护的优势,可以采用免费模式,让用户先用起来,迎合用户的特定嗜好和需求,扩大用户群体,然后在一定的用户群体中通过软件带有的直接收益模块或间接收益功能,通过一定的时间取得盈利的空间,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那么,是不是就此认为,硬件免费没有可能性了呢?不是,其实硬件免费,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已经很有年头了,甚至是个古老的话题。如大家可能听过的并不鲜见的例子,设备厂商看好或已知某家下游的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很畅销,他们便将设备廉价甚至免费提供给下游企业,帮助其降低设备占用资金并快速扩大产能,从下游企业以计量或计时的方式逐步收回设备成本。
那硬件免费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引起这多的热议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讨论硬件免费,更多的是具有UI的(User Interface,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将盈利空间通过时间转换或者通过利益链条转移的智能设备。
这类智能设备很多,从手机、电脑、家庭网关、智能电视或机顶盒,到逐步流行的可穿戴式设备,如智能腕表、智能眼镜等等。
硬件免费的生态系统
假设一台智能硬件如智能手机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从手机制造到消费者使用,所谓的硬件免费到底是谁在埋单?又是谁在推动硬件免费?
通常情况下,一台智能手机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至少涉及到的环节如图1,包括:零部件生产厂商-硬件制造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消费者。当然,个别大型的企业集团完全有实力合并其中某两个环节,以减少对其他环节的依赖,如苹果公司既制造手机也提供iOS操作系统。
图1
这种情况下,硬件免费,最直接受益的是消费者。看起来,消费者不用掏钱或者只掏很少的钱就获得了一台智能手机,但是不要忘了,在这根利益链条上,所有企业厂商的生存都要依赖于最终消费者,如果消费者不掏钱拿走了一台智能手机,这台由厂商花了成本所生产出来的手机到底由谁来埋单?所以,这种情况下,硬件免费是不可能发生的。
要想实现硬件免费,上述的利益链条就要修改,所谓“使用产生价值”,智能手机在用户手中,要充分使用体现其真正价值,就需要在消费者的后面加上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软件应用提供者。因此完整的利益链条是:零部件生产厂商-硬件制造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消费者-网络服务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者,如图2。
图2
现在,在这样的消费生态系统中,我们可以谈一下硬件免费的可能了。
免费的硬件到底谁来埋单
对消费者来说,免费或者以很低价格得到一台智能手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如果消费者得到是一部质量稳定、性能优越的手机,那的确是消费者之福。
从图二的消费生态系统来看,当硬件免费后,消费者不用直接付费给硬件厂商,却要付费给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软件服务提供者。这里有个关键词值得注意,那就是“服务”,换句话说,“服务产生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谓真理。
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就是运营商,处在垄断地位,消费者付费享受其提供的网络服务的这种消费关系,早已得到了消费者认同。而软件服务提供者,正是那些移动互联网公司或者有实力的个人开发者。他们开发软件,提供各种服务、内容或者广告,迎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让消费者成为其软件服务的用户,进而获得从用户的付费。当然,消费者对这种消费关系还不是很认同,因此软件服务提供者需要绞尽脑汁才能争取到用户,并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买服务。
在图2的消费生态系统中,直接从消费者手中赚到钱的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软件服务提供者,但是他们赚到的钱,还要分给硬件制造商,否则这个系统就无法维持,这个免费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虽然硬件制造商是从服务提供商处得到了当初提供给消费者免费硬件的成本和利润的费用,但是不难看到,这个费用仍然来自消费者。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是一点也没错的,为“硬件免费”埋单的还是消费者。
谁在推动硬件免费
为什么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软件服务提供者从消费者手里赚到了钱,还要分给硬件制造商呢?因为这个免费游戏就是由他们发明的。
尽管运营商处在垄断地位,但是运营商之间仍然存在竞争。运营商之间为了争夺用户,拼网络、拼服务、拼优惠,话费换手机对消费者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通常运营商所提供的免费硬件相对于长期稳定的收费而言,价值不高。而运营商提供给消费者的免费硬件是向硬件制造商采购的,于是在这个分支上,大家各取所需,生态稳定。
但互联网公司不同于前者,运营商属垄断行业,有充足的资本作前期开拓,更重要的是丝毫不担心用户不用他的服务。为了向用户推销其软件应用或服务,各家互联网企业不遗余力地吸引消费者成为他们的用户。各种炒作、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例如硬件免费,打破了市场原有的秩序。但是真正能够在硬件免费后还可吸引用户使用其软件应用或服务,并从中盈利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赔本赚吆喝的不在少数,大多数的公司或者是盲目跟随或者只是将其作为话题营销的手段,赚取眼球而已。换句话说,如果软件服务对用户的粘性不够,不能抓住用户的需求痛点,后续的服务就无法产生价值。
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尚不具备硬件生产制造的能力,他们也需要向硬件制造商采购硬件,再将他们的软件应用或服务定制到手机中,然后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动硬件免费,无非是想争取更多用户,期望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服务时产生付费。在这个分支上,不确定因素太多,生态关系并不可靠。
当我们弄清楚了这些关系,再来看上面的这个消费生态系统,就更加清楚了,如图3。在硬件免费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与硬件厂商并无直接关联,而钱的流动方向从消费者出发,在各环节分享后再达下一个环节。同时也要看到,传统硬件制造商可以转型成互联网企业,从而既提供软件服务又提供免费硬件,减少利益的分享环节,从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图3
硬件免费时代会来吗
所谓硬件免费时代是否会来临,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硬件免费已存在多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免费或者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免费只不过是这个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和拥护的用户群体。但是将这种趋势或者现象称为一个时代,实在过于夸张。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些善用营造话题的公司或网络名人策划的一场华丽的营销方式而已,只为了赚取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理智地来看,即便是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当下,男女老少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免费的硬件也未必是所有人都需要的。用户群体不同,所期望的用户体验不同。企业不可能因为给了用户一台免费或廉价的设备,就绑架用户的兴趣和习惯,强行向用户推行他所期望的收费模式。
消费者更喜欢的是用户体验。当大多数人都有了智能手机后,人们的兴趣又落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上,谷歌眼镜,智能腕带等。在硬件市场竞争下,一些新颖奇特的产品总会赢得用户的青睐,所以硬件企业除了转型外,不断创新也是生存之道。比如目前智能手机电池问题饱受诟病,却还没有有效的延长待机时间的方案面世,不管是改进电池还是改进其他器件的用电消耗,只要出现真正的超长待机的智能手机,一定会对用户产生极大的诱惑。而另一方面,真正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硬件+软件应用的强耦合的产品也会吸引用户,比如“易米片”手机名片团队正和某手机厂商尝试推出的一款一键交换手机名片的手机,应该会受到商务人士的青睐。
硬件免费会带来新的商业形态吗
硬件免费,有可能会带来新的商业形态吗?我想,有这个可能性,比如,可能会出现从事智能设备融资租赁或从事智能设备增值转售的商业模式。当然,也许这种业态已经或多或少已经存在了,举两个例子吧。
某金融租赁公司可能将某家智能设备厂商的产品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将产品买下,再廉价或免费提供给下游企业,从下游企业的长期而稳定的收益中,获取融资租赁收益。
某增值软件提供商,其软件从消费者的使用行为中获取增值收益,而该软件需要依赖某种智能设备。这样,该软件提供商就有可能从硬件提供商那里自掏腰包或融资方式从设备厂商处采购硬件,预装好自己的软件,再廉价或免费提供给消费者。如此一来,各环节皆大欢喜。
总结
以智能设备引领的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硬件免费模式已经存在或者以新的业态、以新的形式出现甚至发展。硬件免费最终还是消费者来埋单,但是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来掏钱,就要让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说到底,用户体验为上,这是所有企业都需要铭记在心的。
留言反馈